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少年科技精英齐聚厦门,冠军队花式“炫技”!第20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3-08-14 [浏览次数:]

  

   8月10至12日,第20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厦门佰翔会展中心圆满举办。本届比赛为期三天共1500名师生及机器人爱好者到场竞赛规模创历年新高竞赛评选出冠军15队优秀组织单位5家优秀教练员10名作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省级赛事该赛事自2003年在厦门正式拉开帷幕此后每年一届赛事举办二十年来先后有近2万名青少年选手走上省赛平台千余名选手脱颖而出走向国赛乃至国际赛场

  本次竞赛由福建省科协主办,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厦门市科协承办,湖里区科学技术协会、厦门科技馆和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协办。中科院院士谢素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伟群市科协党组书记全省各地市科协主要领导和嘉宾等出席闭幕式及颁奖仪式。仪式由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叶茂盛主持市科协党组书记和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伟群分别代表东道主和主办方致辞,对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少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中科院谢素原院士为冠军队进行颁奖。

 

  比赛赛项设置紧扣未来发展需要,要求选手围绕主题开展创意设计。竞赛设有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极限挑战赛、工程挑战赛、创新挑战赛、机器人创意比赛、虚拟机器人比赛六个赛项,要求参赛选手按任务对机器人进行现场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机械组装、路演答辩等,并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学段进行比赛。其中,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围绕“星空探秘”主题,通过机器人模拟飞船起航和宇宙探索;创意比赛围绕“智慧交通安全”主题,要求选手充分发挥创意,设计新颖、科学、实用的交通机器人。

  比赛期间,还配套举办了人工智能暨科普研学展和冠军队表演赛等主题活动,并首次对外开放冠军队表演赛。表演赛汇聚了全省各赛项冠军,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爱好者奉献一场高水平的尖峰对决。“人工智能暨科普研学展”则成为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实践的“第二课堂”和科学打卡地,通过青少年科学教育成果及厦门特色科普研学展示,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等

  科普研学展方面,吸引了厦大、集大、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大海洋科技博物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等14个单位参展。据了解,厦门市科技部门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研学精品线路,将持续推进厦门科普研学特色品牌建设,擦亮科普教育领域的“厦门名片”。

  展览上,厦门大学展示了双轮足机器人,并向参观者介绍机器人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场景;大熊机器人展示了桌面激光雕刻机和创客高手纯手工制作的高精度作品等,还为参观者提供机器人的交互体验服务;沧江研学营地借助VR体验、数字媒体、天文望远镜等方式,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宇宙、理解科学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展示介绍了长征运载火箭模型、木工、3d打印等古今交融的科技作品与研学项目。

  近来正值暑期研学热潮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作为本次比赛协办、执行方将竞赛及展览观摩纳入研学行程带领台胞研学团一行20名学生前往观摩赛事、体验展览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同时增进两岸青年交流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学生陈宇在“创意比赛”赛项上获得冠军。陈宇是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体育中心校区初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在新闻上关注到一些道路出现坍塌坑洞现象,因此萌生创作“可伸展施救梯的搭桥小车”的想法,他告诉我们,实用性、可量产使用,是重点考虑和想解决的问题两年前,也曾做过机械导盲犬,获得省赛三等奖。赛事裁判长介绍,比赛不仅考验选手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编程能力,而且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现场决策以及应变能力等。

  厦门优秀教练员宋建刚老师介绍,想法实物化是吸引很多孩子“玩机器人”的原因之一。作为一名从教30年的信息技术老师,同时也是现任省科协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他相继在漳州、宁德、南平等城市当过裁判长,时隔20年,省赛再度回归厦门举办,他感触颇深。他认为,在校内发掘有特长的孩子,可以通过问询、自荐、参加科普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则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作为一批批科技少年的“引路人”,他给大家做了一番颇具启发性的分享。

  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离不开高品质的科技赛事平台。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促进我市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时隔20年,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再回到厦门举行,正是对厦门市科普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赛后,厦门市科协与泉州市科协进行赛旗交接,2024年,省赛将在刺桐之城泉州举办。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做好科普教育工作,积极承接各类科技品牌赛事,培育更多青少年走上赛事舞台展现厦门学子的“活力”与“成果”!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