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教育基地

互学互鉴,以赛促学|我馆在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4-10-26 [浏览次数:]

  

  10月25日,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内蒙古科学技术馆圆满落幕。厦门科技馆与青岛科技馆参赛,并首次实现在该项赛事中奖项数及等级的历史性突破收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3个,共计获奖12项。

  本届赛事,厦门科技馆与青岛科技馆众多优秀科技辅导员与科普项目脱颖而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达到了大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目的

  展品辅导项目中,厦门科技馆科普辅导员任钰以雷神索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手能发电的原因,还原二百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的诞生青岛科技科普辅导员魏子涵以“广州小蛮腰”建筑结构为引子,详细拆解“单叶双曲面”结构,向观众诠释了几何与拓扑学的科学奥秘;青岛科技科普辅导员冯子宸以“画圆”为切入点,层层剖析引导学生通过正确使用“正交十字磨”展品和经典的物理工具。位选手成功晋级主题串联辅导环节,凭借扎实的科学素养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最终获评全国二等奖。

  此外,厦门科技馆科普辅导员刘正帅围绕生活中“井盖形状的选择”展开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等宽性的数学概念获评全国三等奖;科普志愿者韩飘逸凭借出色的辅导技巧和临场反应能力,获评展品辅导项目科技志愿者组全国一等奖。

  在科学实验项目中,厦门科技馆作品《谁动了杯子?!》以独特的视角切入主题,将关于“声音科学”的探究转化为一场探案之旅,巧妙设计将实验过程与探案过程相结合,获评全国一等奖;青岛科技馆作品《走,去火星!》通过多项对比实验来展示两种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新材料,成功为孩子们“制作”出一件抗低温、防紫外线、防摔减震的火星服,获评全国二等奖。

  在科普短剧项目中,厦门科技馆作品《选择》以细腻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生动展现了林巧稚的科学家精神,传递坚持理想、勇于奉献的正能量,兼具教育性和感染力获评全国二等奖青岛科技馆作品《再见老詹》,讲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克服万难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故事,获评全国等奖

  在科学课程(活动)项目中,厦门科技馆的《称重大作战:给大称上“刻”》 与青岛科技馆的《“未来汽车工程师”之探秘齿轮》《斗转心“离”》三项课程,皆荣获全国优秀奖,充分展现了厦门科技馆与青岛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开发能力。

  与来自全国的顶尖高手同台竞技,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种激励大赛为全国科普辅导员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让厦门科技馆与青岛科技馆的科普辅导员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

  科普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公众的第一线,是链接公众与科学的桥梁。厦门科技馆及青岛科技馆的科普辅导员们将继续扎根科普教育土壤以热爱和专业,磨砺内功以创新和钻研,开拓新篇!

(供稿:厦门科技馆)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