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长寿之道
发布时间:2014-09-15 [浏览次数:]
中医的长寿之道
人的寿命如果没有意外挫折或打击,应该活到百岁以上,但事实并非如此。二千多年前的《内经》就深刻剖析道:“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要想活百岁,下面的长寿之道应该遵循:
适自然:自然界有四时阴阳的变化,还有随季节气候带来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就会生病。如果是气候突然变化或生活环境改变,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适应变化,如及时增减衣服、防寒、防暑、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传染病邪、避开毒气毒物(如污染)等。如果是身体虚弱,就要增强体质,提高适应力。
节饮食:自人出生以后,主要依靠饮食来维持生命,那么长寿之道就更与饮食息息相关了。饮食无节,不但会引起消化道疾病,而且会产生其他疾病,使人的寿命缩短。饮食有节制,应定时、定量、不过饥、不过饱、不过热、不过寒,如违反这个原则,就易生病。临床所见,很多胃病的产生多与饮食无节有关,而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病也更与饮食过多的某些物质息息相关。饮食要注意营养,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一定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当然还有水。全面的营养才是生命的保证。所以饮食千万不能偏食于某一、二种,应该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如果一味挑食,就会造成饮食上的不平衡,从长远来说,对身体必然不利。
慎起居:即要遵循自然规律及正常的生活规律,昼起夜卧、昼动夜息。这看似简单,但总有人做不到,他们沉迷于娱乐而通宵达旦,图一时之快,耗损的是精气神,与长生之道背道而驰。由于工作需要而上夜班的人,应当在夜班结束后充分休息,以弥补夜间消耗的精气,必要时还应补充相应的饮食。慎起居还要注意劳逸适度,过劳会耗损人体的精气,过逸则气血停滞,生理功能低下,均非可取。
调精神: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活动正常的人生理功能也正常,反之,则易引起种种疾病。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经常忧郁愁闷的人最易得病,临床上有70%的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叫做心身疾病。《内经》关于调精神的要义在于,一宜保持舒畅,二宜保持安静;应尽量避免紧张,摒弃不正当的欲望、幻想和追求。这样才能使全身气血通畅,功能正常,精气得保,“形与神俱”,邪不能害,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