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科协动态 > 科协动态

省科协调研组来厦调研我市企业科协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08-08-26 [浏览次数:]

省科协调研组来厦调研我市企业科协建设工作

 

 

    8月20日-23日,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榜生同志一行4人,在厦门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贺向东同志的陪同下,对我市企业科协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组通过“听、看、查、问”等方式,先后考察了厦门思明高科技园区、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水务中环污水处理厂和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企业科协建设工作座谈会,了解我市企业科协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考察时赵副主席对企业科协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在考察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时,对厦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广泛开展“讲、比”活动给予较高的评价。赵副主席说:厦工不仅是厦门国有企业科协的先进典型,在全省“讲、比”活动中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科协能够利用“讲、比”活动这个平台,为企业献计献策、为企业增收节支、为企业节能降耗等服务,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受到企业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肯定。赵副主席希望厦工科协:一要进一步加强平台作用建设,促进科协“讲、比”活动持续开展。二要进一步推动企业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要进一步建设好企业科技工作者之家,凝聚、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8月22日上午,省科协调研组在厦门市科技大楼五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企业科协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省科协赵榜生副主席、科普部副部长彭晓霞、咨询中心副主任杨勇,厦门市科协党组书记林芝建、副主席贺向东、学会部部长彭莉,各区科协主席,部分企业科协代表等共计2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赵副主席在听取了各区科协主席和各企业科协负责人的发言后指出,厦门市科协在党组的带领下,围绕中心,奋力拼搏,工作很有特色,特别是在科普、学会等工作成效明显,为厦门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更好开展企业科协工作,进一步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强化认识,把企业科协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企业科协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之所系,是企业和谐建设之所需,是企业科技人员之所盼,是各级科协的职责之所在。所以,厦门市各级科协必须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齐心协力地把这项工作真正抓紧抓好。

    二是要强化措施,切实扩大企业科协的覆盖面。要认真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要做到“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卢展工书记在省科协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力争通过半年努力,使厦门市企业科协有一个正常的发展,力争做到每个区平均有20-30个企业科协组织,这样全市就能达到总数120-180家企业科协组织。为此,应把握六个环节:第一摸清底数。第二先易后难。做到有党组织的企业先行发展、与科协关系密切的企业先行发展、有科普基地的企业先行发展。第三分工合作。做到市科协、区科协、街道和社区共同参与,共同去做。第四责任到人。要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要有工作计划和时限要求。第五突出人才选拔。要选拔那些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科协秘书长,配强配好骨干队伍。第六注重培训。

    三是联合协作,把企业科协的生机活力激发起来。为此,应做到“五个融入”,即:融入科技研发工作、融入科技培训和科普工作、融入人才培训工作、融入到工、青、妇等群众工作、融入党建工作。此外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在企业科协工作中表现较好的科协主席、秘书长和工作人员要大力表彰奖励。

    四是强化领导,把扩大企业科协覆盖面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一要建立责任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一起抓;第二要健全企业科协运行机制,深入宣传贯彻好《企业科协组织通则》;第三要落实企业科协工作经费和其它基本保障措施,开创企业科协工作新局面。

    会后,市科协党组书记林芝建同志表示,今天省科协赵副主席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市科协工作的成绩,总结了部分企业科协的经验,也指出了确实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第一,加强企业科协建设,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党中央、福建省委、厦门市委都很重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第二,厦门市企业科协组织数量太少,工作上有不小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迎头赶上。省科协赵副主席提出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建议给我们厦门市留有充分的余地,一定要完成,也一定能够完成。第三,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真正发挥企业科协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第四,要以“讲、比”活动为载体,增强企业科协的生机和活力。总之,厦门市各级科协一定要加倍努力,扎实工作,切实加强企业科协建设,为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厦门市科协学会部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