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院士风采 聆听化学神奇
发布时间:2010-06-29 [浏览次数:]
敬仰院士风采 聆听化学神奇
——记《化学院士报告进校园》活动
6月21日,中国化学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活动之一《化学院士报告进校园》活动正式开始。为开展本次活动,厦门市科协主动与中国化学学会和厦门大学联系,积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陈凯先和陈懿三位院士分别到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科技中学和厦门双十中学做了《浅谈现代分析化学》、《新世纪的药物研究》和《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三场精彩的报告,汪尔康院士做完报告后还和外国语学校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三场活动吸引了1500余名师生到场凝听,广大师生被院士们谦和、严谨、求实、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吸引,会场响起阵阵掌声。
“没有了化学,就没有了社会的进步”
6月21日下午,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先生,在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彭莉部长的陪同下来到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学校领导孙巧平副校长、叶穗灿副校长、教务处、化学教研组均参加了座谈会和报告会。同学们听说汪院士要来,十分兴奋,提前将平时学习和研究化学课程的一些成果,布置成展板,展示在会场周围,早早就等候在会场,希望能尽早一睹科学家的风采。
当汪院士步入会场,全场掌声雷动,汪院士年近80高龄却精神矍铄。报告会上,汪院士指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化学,就没有了社会的进步”,他还介绍了分析化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20世纪分析化学的三次变革和21世纪分析化学发展的战略措施及未来展望。汪院士反复强调科学研究,应是理论的指导实验证明。他这种做学问的严谨求实态度,报告会中的守时,语言的凝练,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为汪院士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老骥伏枥的精神所折服,整个达观台一楼报告厅会场座无虚席,后面通道上也坐满了学生,同学们表示,能聆听到汪院士的谆谆教诲,感到非常的高兴,也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研究。
“随着药物靶标发现数量的增加,将有大量的新药被研发”
6月21日下午,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教授应邀莅临厦门市科技中学讲学,他做了题为《新世纪的药物研究》的学士报告,我校全体化学老师及新疆班、初三(6)班的学生们聆听了陈院士的精彩报告。陈院士指出,现代的药物研发跟“靶标”关系很密切,目前有500多个靶标被发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科技的发展,预计在未来10多年期间将有5000多个靶标被发现,对应的被研发出来的新药数量预计也将出现大跃进,到时候很多目前没法治愈的疾病将被攻克,人类的生活质量将越来越高。陈院士在讲座中还用详实的例子介绍了药物的发展史并指出现代科技的运用也将带动我国传统中药的大发展。参会的师生被院士的讲座深深的吸引,陈院士随机的提问多引起师生们热烈的反映。陈院士最后希望科技中学的学生们能步入化学研究的行列,共同为新药的研发做贡献。
陈凯先,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药研究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基于基因功能的创新药物研究”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总体专家、上海科协副主席。
站着为中学生做报告的科学家——陈懿院士
6月22日下午,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陈懿教授应邀莅临厦门市双十中学讲座,陈院士为双十的师生带来了《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演讲。偌大的500人会议厅被热情的学生和老师们挤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学生因没座位而坐在过道的台阶上。陈懿院士从合成氨、人工合成材料、合成药物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并结合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化学家如何利用知识开发新新能源、改善环境污染以及大力倡导绿色化学的理念。贴近生活的演讲内容伴着幽默、睿智的生花妙语,使得原本艰涩的专业知识不再让人感到陌生和困惑,会场上不时响起同学们豁然开朗的欢笑声和由衷而热烈的掌声。
为了更加贴近学生,陈院士不顾自己近80的高龄,走下讲台,全程站在同学们面前,完成近2个小时的报告。他还反复强调,学生应培养学习的兴趣,只有在浓厚的兴趣指引下才可能唤起忘我投入的激情并最终取得卓越的成就。“年轻人一定要懂得艰苦奋斗”。陈院士在报告即将结束的时候以他本人读书时的座右铭饱含深情地对在座的祖国明日之栋梁道出殷切地嘱托。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围着陈院士提问,陈院士欣喜而耐心地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