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绿野寻踪, 找林间飞羽----厦门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巡礼(2)
发布时间:2016-11-03 [浏览次数:]
厦门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巡礼
来绿野寻踪 找林间飞羽
植物园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让市民、游客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编者按:
在青山绿水之间接受科普教育,这是何等的惬意。而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就是这样一处沁人心脾的科普教育基地。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 是以活植物为材料的一座露天科普馆,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多年来,植物园从世界各地引种栽培以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为主的7000多种植物,根据万石山独特的地形地貌,目前已建成了松杉园、棕榈岛、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区、雨林植物世界等十几个各具特色的专类园区。
晨报记者 丁媛媛
通讯员 杨德杰 许莹 庄晓琳
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发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展教内容,创新展教形式,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开展具有植物园特色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据了解,植物园每年至少举办七次以上的大型科普主题展览,让市民游客与科普“零距离”接触,通过科普展板、实物展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播植物知识。2015年,植物园举办了濒危植物保护科普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科普剧表演、真人图书馆、看图寻宝、濒危植物猜猜猜等,通过参与式科普活动让游客在互动过程中了解濒危植物的科普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园还自创品牌科普活动“绿野寻踪”系列,该系列包括“夜趣自然”和“寻找林间飞羽”活动。其中,夜间自然观察———“夜趣自然”活动于每年暑期7月至8月的周末开展,活动通过调动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了解自然,认识并观察夜间植物园的植物和动物。“寻找林间飞羽”观鸟活动则在每年的秋冬季周末进行,活动设置了四个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延续性的课程主题,包括“观鸟入门”、“简单的鸟类辨识”、“鸟类图鉴的使用”、“观鸟与保护”。这些活动旨在引导人们到大自然中去认识、保护与我们相依为伴的鸟类朋友以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植物,自觉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据悉,“绿野寻踪”品牌科普活动自创建以来一直受到市民游客的热捧,活动名额一经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推出,场场爆满,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S6A26020
相关链接:
科普走进日常生活
“植物园为了不断推广科普教育,于2016年开设全新免费科普活动———自然课堂,招收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每两周开课一次。”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说,课堂通过讲座、互动游戏、手工体验、小实验等相关环节,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生态知识。
为不断扩大科普的范围与对象,植物园积极开展各类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等活动。每年,植物园都会策划一两次较大规模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2013年,植物园在海沧鼎美小学开展科普嘉年华。活动以科普讲座、科普互动游戏、科普展板三大内容为主,包括“鸟类与植物的亲密关系”、“树殇———受威胁的濒危树种”、“节能减排———守卫绿色家园”三个主题的18块知识宣传展板。
此外,植物园还定期开展各类公益科普讲座,就环境保护、家庭养花等问题举办科普讲座。
志愿者服务科普活动
植物园拥有一支75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节假日为游客免费讲解植物园内的百花厅、科普展馆、雨林世界、沙生植物区四个景点。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科普志愿者还接受非盈利团队10人以上的团队预约免费讲解,植物园科普志愿者队伍自成立以来已经成为植物园各景点科普讲解主力军。”
在科普进校园、爱鸟周嘉年华等主题活动中,各个活动区域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冬季观鸟活动中,科普志愿者们又是观鸟导赏员,引领大家走进鸟儿的世界。自然课堂里,科普志愿者们将严谨的植物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
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十大优秀科普基地,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植物园一定会继续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大力促进科学普及推广,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
驯化收集近3000种多肉植物
晨报讯(记者 丁媛媛)“前40年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区由于栽培场所、技术队伍、引种渠道等条件的局限,发展缓慢。自2000年6月沙生植物区第一个展馆落成,这一状况彻底改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沙生植物区分为现有的室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其中,室内展馆有三座展览温室,分别为仙人掌科植物展馆,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多肉植物展馆,专门展示仙人掌科以外的各科多肉植物,2005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森林性多肉植物展馆,2013年春节开馆。此外,室外展区约50亩,辟有仿生态种植区,属国内首创。”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栽培积累,植物园引种驯化并收集多肉植物共有40余科近3000种(包括变种、品种、类型等)。其中不乏世界名种,如百岁兰、猴面包树等,极为稀有珍贵。有的为厦门市植物园特有,如樱麒麟、晓裳、龟纹木棉等,这些植物不仅成为游客青睐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本活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多肉植物从少到多、从温室栽培走向露地栽培、从单一的生态类型发展到多种生态类型并存等等,初步形成了种类繁多、生态各异、风格独具的专类植物展览区。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专类植物展区,多肉植物区每年接待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S6B02009)
(xkp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