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科协动态 > 科协动态

厦门市科普研学迎来新高峰

发布时间:2023-05-08 [浏览次数:]

  

 

科普研学1

  五一假期,除了“纯玩”,体验科普研学也成为许多市民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更有众多家长和学生跨省市来厦研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4月,我市科普基地参观量超过200万人次,其中研学总接待量近40万人次。五一假期,厦门市各科普基地迎来研学高峰,约5万人次参加了科普研学活动。

  跨省市来厦 体验科普研学

  5月1日,由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推出的“奔赴山海 逐梦而来”闽赣科普研学行,迎来了20余名来自江西的体验者。同学们通过帆船的分类、构造、航行原理,水上安全知识及突发状况自救方法,气象观测和风向理论等等学习,了解帆船驾驶的基本要素和操作方法,并将结合学习讲解,体验帆船驾驶。5月3日上午,来自江西南昌的赵姝淇同学表示:“我今年读初一,这是我第一次跨省参加研学活动。从前就听说厦门是个很漂亮、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这次来我也感觉很有收获。我们参观了航天科普展,看到了很珍贵的航天实物。体验驾船出海,直观地学习航海知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另一边,14岁的阿依江·努尔不拉提兴奋地登上驶向鼓浪屿的轮渡。“这是我第一次来厦门,不但看到了与吉木萨尔很不一样的自然环境,还在轮胎博物馆、天文气象馆、海洋馆等等地方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4月29日到5月5日,来自新疆吉木萨尔的27名中小学生组团来厦门,参加了万千极美研学营地开展的科普研学活动。

  “这些天下来,孩子们普遍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带队的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老师妥秀伟说,希望通过科普研学,让孩子们了解国家发展现状,在自然科学、高新科技等领域建立目标意识。

  据悉,五一假期约30支外地团体选择厦门作为科普研学目的地城市。

  突出“研学”内涵 推出特色产品

  五一期间,我市研学基地根据自身特色,推出了时长、线路、形式多样的研学产品。除了传统的参观类活动,更在“研”上下功夫,推出许多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项目。

  5月1日,经过25名7岁到12岁孩子们3天的努力,在沧江研学营地的一棵菩提树上,一幢名为“绿荫之下”的木屋宣告建成。

  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木工知识、画设计图,通过团队协作加工木料、搭建树屋……“木材长了就用锯子锯短,把两块木板固定起来要用锤子和钉子,木板上面有毛毛的木屑就用刨子。”8岁的夏昕悦介绍各种工具的用途,“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人负责搬运,有人负责搭建。自己动手才发现,原来建一栋屋子也不算很难。”

  沧江研学营地研学老师刘金泉介绍说,营地设立的课程按照了解知识、动手实践的过程逐步深入,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扎实、体验更丰富。有家长说:“从女儿幼儿园中班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利用节假日让她参加研学活动。比起单纯的参观,我们希望孩子能参加更有记忆、有参与感的活动。现在有越来越多研学机构开发特色课程,越来越能满足家长需求。”

  接下来,市科协将继续整合现有的科普教育基地资源,设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科普实践线路,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研学项目,并加强各地科普阵地间的交流与合作,全力建设以厦门为枢纽,“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示范性科普研学实践营地。

科普研学2

科普研学3

科普研学4

科普研学5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