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科协 > 科协动态 > 科协动态

湖里区科协开展夏令营活动,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厦门市湖里区科学技术协会于2025年暑期推出一系列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覆盖全区5个街道41个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40余场,惠及800余户青少年家庭,取得显著成效。

  统筹资源,构建多元支撑体系

  湖里区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街道、社区、高校、企业、科普基地,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科普工作合力。同时,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前期深入调研青少年兴趣点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据此精准匹配资源。针对人工智能热点,联合全球顶级设计机构红点博物馆引入无人机、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资源;针对“双减”后的科学教育需求,协同高校院所,组织青少年走进实验室开展实地研学活动,推动高校优质科教资源与中小学校科学教育需求有效结合。

  精铸内容,打造多维体验课堂。

  湖里区科协聚焦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和人文底蕴培育,实现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双重赋能。让前沿科技“触手可及”,将航天科技、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技术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理解的体验课程。马垅社区聚焦航天科技,学员们分组设计水火箭、操作电解装置制备氢气,在实践中建立科学概念。让传统智慧“焕发新生”,以科技为桥梁充分彰显传统技艺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江头社区联合集美人文馆,让学员们将嘉庚建筑美学与3D技术巧妙结合,用黏土复刻传统嘉庚瓦,制作3D立体非遗童玩“竹禅”,实现了科技精度与文化传承的完美融合。

  创新形式,提升活动内涵实效

  湖里区科协积极探索前沿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活动形式,极大提升了青少年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后浦社区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教学法,创新采用“高校专家+工匠导师”双轨培养机制,厦门理工学院教师聚焦3D建模、结构力学优化等前沿技术,集美大学教师则深耕传统榫卯技艺,让学员们在沉浸式工程实践中完成从理论认知到创新实践的科技蜕变。在金林社区,学员们分组破译摩尔斯密码、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船模并测试其流体力学特性、设计制作海洋清洁装置,沉浸式感受海洋科学的奥秘。禾山社区推出乐高逻辑编程夏令营,引导学员将编程与机械结构结合,在擂台赛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聚焦成长,彰显综合育人成效

  湖里区科协聚焦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核心需求,将夏令营打造为一个赋能型的综合育人平台,取得显著成效。夏令营活动有效引导青少年减少电子产品依赖。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谈论的不再是游戏和短视频,而是火箭模型、编程机器人和实验现象,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夏令营活动构建了“理论认知-创新实践-迁移应用”的三级提升体系,显著增强青少年的科学综合素质。徐厝社区的学员们在经过学习和实践后,还聚焦社区需求,打造出自动调节亮度的路灯模型,其中的优秀作品将被纳入社区微改造备选方案。

  本次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的成功举办,为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潜能积累了有益经验。湖里区科协将持续在拓展科普资源、创新工作途径、提升育人成效上下功夫,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蓬勃动力。

  (来源:湖里区科协)

 

 

关闭
打印